你知道魯特琴嗎?
它是非常古老的弦樂器,相傳起源於波斯,
經由阿拉伯人在9、10世紀傳到歐洲,15世紀開始影響歐洲的樂壇。

 
魯特琴型式為梨型,尺寸不一;
早期歐洲的魯特琴大部分由一根單弦,五組複弦組成,就像現代的吉他,
也有傳說指它是吉他的遠祖。

中世紀時期的魯特琴演奏者是用撥子彈奏,因此祇能彈奏單音旋律或和弦。
到了十五世紀最後廿多年,魯特琴演奏者開始用右手的姆指和食指彈奏兩或多個聲部,
造成複調的效果。在16世紀末期開始,魯特琴出現一些變化,
曾經一度增加到多達十四組琴弦。
其特殊的羊腸弦搭配上渾濃的梨型音箱,產生的音色如銀鈴般的悅耳,
細膩且甜美,是吉他所無法比擬的。
它可用於獨奏,或演唱時的伴奏,也可應用於重奏;
技藝嫻熟的演奏家往往可以奏出變化多端的悠揚旋律,
所以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受歡迎的家庭獨奏樂器之一。
文藝復興時期,
在許多的繪畫作品之中都常見到小天使手中抱著一把造型像吉他的樂器,
其實那件樂器就是「魯特琴」,它象徵天堂的美與和諧,
我介紹的這張專輯封面也是如此設計。

 
『韋瓦第:魯特琴協奏曲與三重奏』這張CD是我百聽不厭的專輯。
由於彈撥樂器的音量無法與一般的弦樂器相抗衡,
所以樂團伴奏只能以小型弦樂團擔任。
韋瓦第深知這種音響的限制,在譜曲時也避免魯特琴與高音弦樂器的合奏,
因此魯特琴與樂團間音量的平衡是這類協奏曲演奏時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
這張專輯Allegro部份幾乎都是非常輕鬆愉悅的旋律,Largo部份則非常優美。
它包含四首樂曲:
(1) 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
(2) d調魯特琴與古中提琴協奏曲
(3) g小調三重奏
(4) C大調三重奏

我選播的是《D大調魯特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Concerto for Lute, Strings and Harpsichord in D major II. Lar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